 |
|
|
|
 |
 |
 |
|
 |
|
 |
|
|
李彦峰,丁丽萍,吴敬征,崔强,刘雪花,关贝,王永吉.网络隐蔽信道关键技术研究综述.软件学报,2019,30(8):2470-2490 |
网络隐蔽信道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
Survey on Key Issues in Networks Covert Channel |
投稿时间:2018-12-14 修订日期:2019-03-21 |
DOI:10.13328/j.cnki.jos.005859 |
中文关键词: 网络隐蔽信道 信息隐藏 网络隐蔽信道构建 网络隐蔽信道对抗 |
英文关键词:network covert channel information hiding network covert channel construction network covert channel countermeasure |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QY01W0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772507);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2017B050506002);羊城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支持计划(2016008);广州市科技计划(201802020015) |
作者 | 单位 | E-mail | 李彦峰 |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丁丽萍 |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 北京 100190 广州中国科学院 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1458 | dingliping@gz.iscas.ac.cn | 吴敬征 |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智能软件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0 | | 崔强 |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互联网软件技术实验室, 北京 100190 | | 刘雪花 |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关贝 |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190 | | 王永吉 |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北京 100190 中国科学院 软件研究所 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190 | |
|
摘要点击次数: 1739 |
全文下载次数: 1559 |
中文摘要: |
网络隐蔽信道是在网络环境下违反通信限制规则进行隐蔽信息传输的信息通道,为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网络隐蔽信道的定义、分类、能力维度等基本概念;进而从码元设计、信息编码和信道优化这3个方面归纳分析了存储型和时间型两类网络隐蔽信道的构建技术,从隐蔽性、鲁棒性和传输效率这3个方面总结了网络隐蔽信道评估方法,从消除、限制、检测这3个方面梳理了网络隐蔽信道的对抗技术;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英文摘要: |
Network covert channel is the information channel that carries on cover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viol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restriction rule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t brings new challenges to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ovides new research point for ensuring the security and privacy of data transmission. Firstly, the basic concepts of network covert channel are introduced, such as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capability dimension. Then, network covert storage channel and network covert timing cha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ies are sort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of symbol design, information coding and channel optimization. Then the evaluation methods of network covert channel are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vertness, robustness, 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urthermore, the countermeasure technology of network covert channel is sort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elimination, restriction, and detection. Finally, 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 |
HTML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
|
|
|
|
|
 |
|
|
|
|
 |
|
 |
|
 |
|